這位澳洲人一生傳奇,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難不死,來到香港生活超過三十年,大部份時間以賣酒營生,卻又有不少奇妙經歷,令人回味!
1914年8月17日,生於墨爾本的十九歲賣書人,金馬倫迪西爾羅拔臣(Cameron Desailly Robertson)加入澳大利亞帝國部隊。
1914年年底英軍計劃藉登陸加里波利(Gallipoli),直取伊斯坦堡。1915年4月英軍、法軍,澳紐軍團(ANZAC)登陸加里波利半島,與受德軍支持的奧斯曼軍隊開始八個月的激戰。1916年1月9日英軍全面撤走,這場敗仗死了56,707名協約軍,其中8,709人來自澳大利亞。迪西爾在加里波利半島之戰保住了命,1916年獲頒軍事勳章(MM)。
1924年,29歲的迪西爾來到香港,在香港大酒店(Hong Kong Hotel)當副經理。酒店位處畢打街鐘樓附近,即今日中建大廈和高羅士打大廈所在地。1926年1月1日,酒店電梯漏電,發生大火,一名救火的英籍水兵死亡。金馬倫放在酒店內的證件和舊照盡燒成灰,申領新證件時,他將名字改為Cameron de Saille Robertson,原因成謎。
二十世紀初的中區
二十世紀初的香港大酒店
1927年,四一二政變,國共合作破裂。四月中至五月底,周恩來與鄧穎超扮成富人,匿藏上海禮查飯店(Astor Hotel) 311室,逃避國民黨追捕。同年,迪西爾被派往禮查飯店短暫工作。革命鴛鴦可曾遇上迪西爾,說過聲hello?!
周恩來與鄧穎超
1928年1月7日星期六,香港聖約翰座堂,迪西爾和澳大利亞女郎Edith Yates Rowlands結婚。白色康乃馨拿在手,新娘頭上銀冠有橙花和鑽石紋飾。婚紗裁自象牙色緞(satin),前面及膝,後幅貼腳眼。禮成後,設宴連卡佛餐廳。蜜月在淺水灣酒店。
1930年,迪西爾轉投新成立的香港啤酒廠有限公司(Hong Kong Brewers and Distillers Ltd.),在十一月的公司招股廣告,其職銜是代秘書(Acting Secretary)。在1932-33年間的啤酒廠啓事,職銜變成秘書。香港啤酒廠由賈漢吉爾奧勿治(Mr. Jehangir H. Ruttonjee)於1930年創辦,釀酒廠設在深井,1933年8月啟用,品牌叫「HB啤」。
1934年中,迪西爾放棄啤酒廠工作,轉到雪廠街股票市場大樓地下的太平洋行(Gilman & Co., Ltd)酒部當賣酒人,招呼自家走上門或打電話問酒的顧客。這年年底,太平洋行推出35/40/45元酒禮盒,35元的組合是:
- 2枝 Seppelt’s Imperial Reserve Port
- 1枝 Findlater’s Special Whisky
- 1枝 Findlater’s Todhunter Whisky
- 1枝 Adet Seward’s Beehive No. 1 Brandy
- 1枝 Findlater’s No.2 Pale Dry Sherry
- 1枝 Findlater’s Dry or Old Tom Gin
- 1枝 Carter’s Picnic Brandy Lime Juice
- 1枝半瓶裝 Duminy Champagne (Brut)
- 1枝半瓶裝 G.F. Peppermint
- 2枝半瓶裝 Delataire et Fils Sauterne
1935年4月1日,酒部擴充,遷到高羅士打大廈東長廊。7月23日晚上6時許,新的賣酒地起火,還幸被焚毀的貨物全有保險。
1939年1月17日,迪西爾在德輔道見一人揮鎚三下襲擊卧地男人,迪大喝,兇徒跑。迪一邊追一邊叫旁人幫忙,最終兇徒被一歐洲人抓著。
受襲人是《南華日報》創辦人,37歲的林柏生,頭部雖受重傷,卻沒生命危險。當時南華日報是汪精衛設在香港的機關報,1938年12月29日,林柏生代汪精衛發表致蔣介石的電報式聲明(史稱「艷電」),表示支持對日妥協的政策,翌日把電報內容刊於南華日報。
林柏生
施襲者叫劉方雄,在7日23日被判監十五年。當天迪西爾在法庭上作供後,被法官嘉許。
談汪精衛「艷電」的著作多得很,對捉施襲者之人的身份卻有不同說法,有些作者說擒凶者是外國船員,亦有指林柏生一直被香港政府秘密監視,當日是便衣警察當場救了他。眾說紛紜,卻都沒有提及迪西爾。賣酒人被歷史遺忘掉。
太平洋行代理的產品種類豐富,在1939年年底,其彌敦道132號車行有多款英美新車供選購,如低耗油的Hillman Minx Saloon,時尚Chrysler-Plymouth和頂級的1940 Chrysler Imperial。不買新車,也可試試三十部1930年至1939年出廠的二手車,最平195元可駛走,最貴的賣6,500元。買得起車的顧客,應該也喜歡太平代理的Philco牌收音機和Norge牌雪櫃。除了高價貨,太平洋行亦代理一般人買得起的成藥、朱古力……
1939年4月10日,香港扶輪社邀請迪西爾演講,講題為「從葡萄園到消費者Wine – from the vineyard to the consumer」,聽眾除了本地社員,亦有上海、廣州、比利時來的朋友和南非駐中國商務專員。迪西爾說了廿多分鐘,談過葡萄酒、香檳和拔蘭地的製法,和一些酒常識如甚麽是Brut、干邑和拔蘭地的分別。翌日的報紙報導沒有提及演講可有試酒環節。
1940年3月27日,迪西爾陪太太和女兒乘船回澳洲,同船還有牛奶公司、電報局和仁記洋行(Gibb, Livingston & Co.)的職員家屬。安頓好妻女後,迪西爾返港繼續賣酒。
1941年12月,迪西爾放下酒,全身全意當香港義勇防衛軍(HKVDC)的少校(Major),抵抗日軍。日軍攻佔香港後,迪西爾被關在戰俘營(一段時間在深水埗營),1945年8月重獲自由,被送往英國休養。
1946年年初,迪西爾回到香港,獲太平洋行聘用為進口部經理。同年10月8日,林柏生因漢奸罪在南京老虎橋監獄被處決。
1949年1月22日,身在悉尼的迪西爾太太,以丈夫通姦為理由,向香港法院申請解除婚約,當時迪西爾家住春暉臺4號地下。5月7日法院通過離婚申請。
1950年1月3日,迪西爾與營養師艾蓮娜(Adelina Rose Bitters)申請結婚。迪西爾住在堅尼地道50號。
1951年1月10日,75名澳洲軍人前往韓國備戰,途中留港休息十天,分批入住新界與九龍區軍營。船抵港前兩天南華早報刊登迪西爾的來信,信中他呼籲住在香港的澳洲僑民幫忙接待同鄉,陪大家遊覽香港名勝。如要聯絡迪西爾,可以致電太平洋行(31146)或其住宅(35781)。
2月3日,迪西爾的信再現南華早報,他多謝上個月幫忙接待同鄉的僑胞,再指出一團皇家澳地利亞海軍快到香港,他們自去年北韓闖越三八線後,在冰封的北韓海面留守了八個月。他們將在香港逗留十天,迪西爾歡迎本地澳州人幫忙接待。
迪西爾自二十代起積極參與香港義勇防衛軍(HKVDC)活動,他首創一套為新伍者而設的十四天訓練課程。
迪西爾亦是香港共濟會成員。
1953年3月,迪西爾從太平洋行的崗位退下來。4月8日,他與太太和幼女Carole Jeanne乘船回澳洲。告別生活了三十年的香港,他將在墨爾本定居。
1963年9月,迪西爾於悉尼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