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rtolo是最「冥頑不靈」的死硬傳統派代表,三代人義無反顧的堅持,成就了酒罈上最偉大的酒莊之一。
今年六月在東京,有幸和一幫侍酒師朋友玩盲品(蒙瓶試酒),喝到一瓶熟悉又陌生的酒,頓時彷佛呼吸著Piemonte的空氣,一陣濃烈的泥土氣息後,甘草,灌木,松露,凋零玫瑰,皮革,細緻地交織著;細品,舌頭像墜進一個遼闊的深秋森林,朋友形容「彷佛遍地濕泥與腐葉間,將有頭巨獸破土而出」,讓舌頭再往下深探,殘花腐葉後,終於到達了春滿花香的園林。熟悉的是經典老派Barolo的特有氣質,陌生的是似乎很久沒喝到如此年輕的老派風格Barolo了。
打開酒標一看原來是大愛的Bartolo Mascarello 2001,熟悉是因為2014年親自拜訪Bartolo,得以更深入的瞭解此莊;陌生是因為Bartolo一瓶難求,很少有機會再品嘗。
超越100分的84分佳釀
此番再遇Bartolo 2001,驚為天人,感觸良多,更想起一段酒屆趣事。知名酒評雜誌《Wine Spectator》的酒評人James Suckling將2001年Bartolo Mascarello評為84分,並形容此酒「聞起來有怪怪的黴味,如同兩隻濕狗蝸居在暖房裡「(原文如下“Very funky. Smells like a warm room with two wet dogs.”)。此評價一出,引起軒然大波,嚇怕許多不熟悉傳統派的Barolo飲家,但熟悉Barolo的人聽罷都爭相搶購,包括《Passion on the Vine》一書的作者Sergio Esposito(同時也是紐約Italian Wine Merchants的經營者),針對James的評分,寫了《超越100分的84分佳釀》(when 84 points is better than 100)的文章,講述的就是Bartolo酒莊,並記載Bartolo曾把兩星期前喝剩的1978 Barolo給他喝,酒不但沒氧化,那種深不可測令他體會到不可思議之美(unjustifiable beauty)。當然在James Suckling給出2001年84分評價後,Sergio追加五十箱2001 Bartolo訂單。無獨有偶,類似的低分評價也出現在1996 Bartolo酒款上,當時的Sergio也是追加五十箱1996訂單,並力薦客戶每人多買一箱。那些聽從Sergio意見購下的客戶,如今恐怕無不對Sergio感激涕零吧!
Bartolo Mascarello到底是何方神聖呢?那要從Barolo傳統和現代派說起,自古以來,Barolo都被認為是貴族之酒,庶民鮮有機會品嘗。因為Barolo特有的風味和其超長的陳年能力,釀酒方式也一直遵循古法,直到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,很多Barolo酒廠為了它的風格轉變,引發傳統與現代派衝突,甚至引起父子反目、兄弟失和等狀況,在酒屆非常轟動,引起熱議。
冥頑不靈的死硬傳統派
傳統派鼓勵低產,選取最佳葡萄串去梗壓榨,浸皮發酵時間依不同年份情況六至八周不等,然後放入大型斯拉沃尼亞橡木桶或栗木桶中,經歷漫長的陳年過程後才逐漸圓熟;現代派則引入現代釀酒法來大大縮短發酵時間,一至兩周便結束工作,進入小型法國橡木桶陳年;適飲期較傳統釀造Barolo大大提前,迎合現代社會追求充沛果味和早飲的要求。
Bartolo是最冥頑不靈的死硬傳統派代表和中流砥柱,深信 Barolo的美妙在於傳遞當地的氣候變化及風土特色,對自然發酵、巨型木桶、混釀這些傳統奉若宗教規條。
Mascarello家族釀酒的歷史可追溯到Giulio Mascarello的父親Bartolomeo Mascarello (1862-1952),他曾長期擔任當地釀酒合作社Cantina Sociale di Barolo的釀酒師,直到1920年代,該合作社關閉。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返鄉的Giulio,見父親工作的合作社面臨困局,從1918年逐步計畫成立了自己的酒莊叫Cantina Mascarello,直到1985年,為避免與Barolo另一名莊Giuseppe Mascarello混淆,Bartolo Mascarello才加入了自己的名字成為現在的Cantina Bartolo Mascarello。在Giulio努力之下,酒莊名聲鵲起,除了供給傳統交易的外套柳編籃之大型玻璃甕裝酒外,還開始裝瓶發售給私人客戶,之後陸續購入了幾塊位於Barolo村的Cannubi、San Lorenzo、Rue和La Morra村的Rocche等位置的優異葡萄園,加上原先位於Monrobiolo的0.8公頃,讓酒莊擁有了將近五公頃品質穩定的葡萄來源。
臨危受命 父前立誓
從Bartolo的父親Giulio Mascarello到Bartolo Mascarello,再到目前當家、Bartolo的獨生女Maria Teresa Mascarello,雖歷經世代變遷,但堅持Barolo傳統釀酒的方法理念始終絲毫未變,如此的「冥頑不靈」,打造出Cantina Bartolo Mascarello成為最偉大的酒莊之一。
回想起2014年11月,有幸去拜訪座落在Barolo小鎮羅馬街15號的Bartolo Mascarello莊,碰巧名酒評人Antonio Galloni和我們同行參觀,Maria Teresa 完全沒有明星架子,熱情洋溢的領我們走進酒窖,大型舊式的發酵桶、水泥缸映入眼簾,經過簡陋的發酵區,下幾格臺階進入陳釀室,擁擠地堆滿了斯拉沃尼亞大桶。
Maria Teresa解釋說,二十歲前的她滴酒不沾,曾主修人文,父親並未逼她繼承家業,但後來父親因病要坐輪椅,她便臨危受命,加入家族酒業,守護傳統。接管的當日,父親令女兒發下毒誓,不論法式美式,此生永不使用小橡木桶來陳釀葡萄酒!即便這樣,父親還是不放心,為確保女兒不會因勢屈服於世俗,去世前買了許多斯拉沃尼亞大桶塞滿酒窖的每個角落,女兒就算想購置法國小桶,也無處可容。
Maria Teresa矗立在這些大桶前,彷佛看見先父瞑目前最後的倔強。
年產三萬 一瓶難求
到了品鑒環節,Freisa 2012 ,略微帶汽泡,黑色水果香氣,可口。而Langhe Nebbiolo則是更多玫瑰花瓣,甘草香氣,相比較Barlolo,更為活潑些。
朋友抱怨配額總是不夠,即便走遍了Alba大小酒鋪,也很難買到Bartolo的酒款。Maria Teresa自豪的說:「從前我們擁有五公頃的葡萄園,百多年過去了,我們還是只有五公頃。幾代人都堅持維持家庭工匠的形式運作,維持年產量約在三萬瓶左右。」這三萬瓶傳統的味道,每年一經推出,自然被老客戶搶購一空。新客戶更是沒機會拿到配額。
病榻中老莊主親繪酒標
邊品著酒,邊看在酒莊工作多年的職員貼標,回想起Bartolo曾親自畫每一個酒標,哪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為了打發痛苦的病榻時光,他開始每天花費大量時間手工繪製每一個酒標,然後再一張一張貼上瓶身,直到2005年辭世。
酒莊到2008年才擁有了第一台貼標機。父親手繪標中,最出名的則是“No Barrique, No Berlusconi” 意味「杜絕小型橡木桶,杜絕Berlusconi (政客的名字)」。Bartolo臨終前,親手繪出了每一張“No Berlusconi”酒標,把它們貼在葡萄酒上。
Maria Teresa在父親過世後,從他的抽屜裡還翻出了600多張手繪酒標。Maria Teresa一張一張地掃描了這些圖片,並選用部分圖案,分別用於酒莊的Dolcetto、Barbera、Freisa Langhe Nebbiolo,而全球市場上的Barolo則使用統一酒標。而在酒莊直接購買的Barolo則貼上父親手繪標,非常有紀念意義。
品鑒結束,依依惜別,心中不免惆悵, Maria Teresa已不年輕,至今未婚,希望她長命百歲,讓我們還能喝到更多的傳統風味的Bartolo Mascarello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