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說這照片,那是近二十年來已很少見到的鯇魚魚生。一天下午,師傅拿出一小碟,上放緋紅魚生兩片,笑問我敢不敢吃?如果我不吃他自己吃。
當然吃!師傅處理鯇魚魚生幾十年,近年才少彈此調。他說今日劏魚看見此魚質地好,便精心切下幾片。
平常他可不肯造魚生。
鯇魚魚生的鮮甜是別的魚難比擬的,可惜近年發現鯇魚容易有寄生蟲,不主張生吃。
中國自周朝就有吃魚生的紀錄,而且視為美味。膾就是魚生,生肉,要把魚切得很薄,醮薑芥吃。當時最高級是鯉魚魚生,孔夫子也說自己「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」。孔子添丁,魯國君主還送了一尾鯉魚作賀禮,孔子這兒子便名為鯉。
日本人唐朝來學習中華文化,把魚生文化也帶回去,現在日本仍然吃鯉魚魚生。唐朝禁吃鯉魚,所以人們改為吃鱸魚魚生。嶺南則喜吃鯇魚,近年一說淡水魚生有蟲,中國人便棄之不吃,但日本人卻保留傳統,可能他們找到吃淡水魚生又合符衛生的方法。
我們能否研究怎樣飼養處理鯇魚魚生,令我們可以放心重拾佳味呢?
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傳統文化態度的分別,由吃魚生也可以見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