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烏拉圭酒莊開始走出國門,踏上國際酒壇。雖然起步較遲,卻有迎頭趕上之勢。
香港人對南美最有印象的首推足球,我相信,就算大家從未踏足南美或地理科零分,足球狂熱分子對拉丁美洲多個國家和球星名字都能琅琅上口,但說到釀酒,南美其實一點都不輸其他產區,其釀酒歷史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短,事實上這裡打從十六世紀已經有種植葡萄作釀酒用,教會修士因宗教理由需要製酒,酒質當然不像如今般講究,無論如何卻已經為往後的釀酒文化打下重要基石。
阿根廷足球擁躉多的是,這個國家也是南美洲產酒量最高的冠軍,同時佔據著全球產酒最多的第五位寶座,只是其內銷市場強勁,在香港以致國際間的普及度不及著重出口的智利,故本港酒客對南美葡萄酒觀感甚為偏頗。智利產酒量比鄰居阿根廷少得多,但仍不斷在世界產酒最多的前十名榜尾徘徊多年。
智利、阿根廷、巴西和烏拉圭是南美洲最重要的釀酒國家,後兩者在國際葡萄酒舞台算是較遲起步的國家,不過巴西暫時以釀製簡單風味葡萄酒為主,仍有待發掘;反之全球人均食牛消耗量最高的烏拉圭卻頗為進取,堪稱新興酒國黑馬。當地杜絕為牛隻注射荷爾蒙,對如何以有機方式飼養牛隻和品質監控非常嚴格;烏拉圭人既對吃牛的藝術和要求水平極高,對牛味肉食如此有要求的國家,其葡萄酒文化又是如何的呢?
我對烏拉圭葡萄酒的認識始自五六年前參與歐洲葡萄酒評審工作,當時品評了多款丹娜(Tannat)紅酒,即使未至驚為天人,卻已然被那些紅酒所具備的複雜性和深度打動了。丹娜是法籍品種,原產地是西南法的Madiran區,此葡萄披著深黑色厚外皮,因丹寧量非常高而得其名,釀酒師一不小心處理好,酒味會容易偏澀粗糙。其實烏拉圭釀酒歷史有二百五十年,到十九世紀末商用葡萄園慢慢出現,丹娜樹苗也是從該時代被帶到烏拉圭。多得Don Pascual Harriague的功勞,丹娜在烏拉圭被廣泛種植,故此丹娜在烏國又名Harriague。
丹娜在烏國漸漸熬出頭來,質素愈來愈好,黑莓味濃,體態豐盈,質地厚滑,叫人迷醉。除了濃郁紅酒外,烏拉圭亦有釀製酸度充足的清爽白酒,還有大量生產味道單一的粉紅酒。多年來烏拉圭酒產量內銷足可消耗,出口市場只佔當地產酒僅百分之五,可喜的是酒莊們近年明顯有意打開出口貿易大門,在各歐洲葡萄酒比賽中晉身為常客,成功引來多個國家進口商與酒評人的注視。丹娜之外,這裡也有品種如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、梅鹿(Merlot)、品麗珠(Cabernet Franc)、霞多麗(Chardonnay)、長相思(Sauvignon Blanc)和維歐尼(Viognier)。
打開世界地圖吧!烏拉圭被夾於巴西南部和阿根廷東部中間位置,南部前臨南太平洋,除了北面和西端幾個零散酒區,烏拉圭大部分葡萄園集中於國家的南部區域包括Canelones、Montevideo和San Jose,種植氣候深受太平洋的調節影響。我最近跟Canelones區一家由阿根廷籍石油富商Alejandro Bulgheroni持有的酒莊Bodega Garzon酒莊總監Christian Wylie會面,更品嘗過他們種在花崗岩上的2017 Single Vineyard Albarino,清爽有力,味道豐富,而其2015 Garzon Estate “Balasto”,由丹娜、品麗珠、小維鐸(Petit Verdot)和馬瑟蘭(Marselan)混釀,渾身散發野性香料風味,酒體豐實剛強,具備甚佳的陳年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