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說香港威士忌界的大事件,在三月份舉行的 Hong Kong Whisky Festival 必定是其中之一。今年是海景嘉福酒店第二年聯同Tiffany’s New York Bar舉辦威士忌節,品牌,酒款數量,大師班數目都比上一屆多,實為一眾威士忌愛好者的佳音。近年香港的威士忌愛好者數目不斷增加,而且日趨年輕化,威士忌已不再是令人感到老氣橫抽的東西。憑當日的入場人次及年齡比例,就足以印證這兩點。活動由十二時開始,大概在一時許,會場雖不至於水洩不通,但場面已經相當熱鬧,而熱鬧的氣氛,一直維持到完場。
IMG_20170316_001615

大師班對部份參加者,不論是初學者還是老饕,肯定是亮點。大會今年舉辦了一共18個大師班,當中涵蓋了獨立裝瓶廠,威士忌知識,傳統品牌,日本威士忌,甚至有Rum的品飲班,絕對能滿足絕大部份愛好者。大師班內容可簡單地分為兩類,一類是品牌推廣,期望能增加參與者對於某特定品牌的認識。另一類則是教育性的,主要探討威士忌內的一些課題如風土、木桶熟成,酒都是作例子之用,不一定來自同一品牌。當然,兩者結合的亦有,但仍然有所偏重。

由於時間有限,同一時段會有多於一個大師班在不同地點舉行,難免要取捨。而筆者心儀的兩個大師班正好在同一時間舉行,最後選了Glenfiddich的Dissecting Whisky Flavours with the World’s Most Awarded Whisky Brand。

今次Glenfiddich的大師班,較適合歸類為品牌推廣一類。班中講解了Glenfiddich威士忌的一些風味來源。貫穿12年至30年的,是明顯的蘋果與西洋梨氣味,品牌大使表示這源於Glenfiddich使用較長的發酵時間,當然亦涉及不同木桶熟成對威士忌的影響,如波本桶VS雪莉桶,而更深入的探討則留白。如題,就提高參加者對Glenfiddich威士忌的風味辨識,引申至提高對Glenfiddich威士忌的認識,品牌大使是恰如其分地做到了。從一條完整的風味線索,就能明白Glenfiddich的作品,要向大家展現的是甚麼。

IMG_20170316_001444

大師班中另一個環節是威士忌與食物搭配(pairing),以Glenfiddich15年配威士忌蜜糖汁漬榛子及白萄葡乾,及Glenfiddich18年配煙燻合桃,煙燻杏脯乾,及煙燻西梅乾。其用意相當明顯的,希望透過搭配食物來突出酒中的某些風味,可是效果卻尚有改進的空間。糖漬物配15年威士忌,食物的味道比酒的味道濃郁,甜味起了加成作用,而果仁果乾與酒卻無法完全配合而起到協同效果或昇華。同樣情況亦見於”煙燻三寶”,製煙器製出的煙燻味,與燒桶產生的煙燻味有頗大分別,食物的味道與威士忌的味道產生不到相互聯想。雖然這次pairing不完全成功,但這種嘗試應該被肯定。畢竟,味覺因人而異,而pairing亦從來無法滿足所有人。有心思令參與者更投入去理解面前的作品,比只有讚美的品鑑會,肯定更得人心。

至於會場展出的酒款,據大會提供的資料,總數超過400款,基本上熟悉的品牌都有在場。日本威士忌當然沒有缺席,而數款歐洲產區的威士忌亦有亮相,所以在產品多元化這方面,大會實在有花過心思。這麼多攤位與酒款中,特別想介紹的,是一個比較新,亦比較特別的品牌 – BOX。

BOX Whisky來自瑞典中部,靠近北緯63度,自問對地理認識有限,只知這種地方是冰天雪地。水源可說是蒸餾廠的命脈,由於使用的水量很多,所以沒有一條可靠的水源,基本上都不能建廠。BOX使用當地大麥與水源釀造,蒸餾廠的旁邊就是Ångerman River,河水温度大部份時間維持在攝氏幾度左右,對需要大量冷卻水的蒸餾廠來說,是天賜的恩物。廠方有生產泥煤威士忌,但由於當地沒有可用的泥煤資源,亦沒有發麥廠,所以泥煤由艾雷島輸入,再跟大麥運往比利時發麥及煙燻。BOX的倉庫坐落在森林區,日夜溫差大,空氣清新,環境恬靜,威士忌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熟成,實在非常理想。最奇妙的是,廠方代表告訴我,那邊的Angel Share的百分比非常低,陳年後酒精度下降主要是由於木桶的吸附。

IMG_20170306_003232

現場試飲了一款泥煤威士忌BOX American Oak,泥煤值是45ppm,與一般艾雷島的威士忌(40-55ppm )相若。酒先在130公升波本桶中陳年四年半,再轉到40公升重度燒炙美國橡木處女桶作八個月的後續熟成。聞香沒有濃重的泥煤味(消毒藥水,正露丸),反而是比較接近營火堆(Bonfire),燒烤(BBQ) 的特質,果味實在,沒有與煙燻香氣較勁,還隱約帶點煙草味。入口甜美,泥煤味道轉強,在結尾才完全釋放,餘韻以果味及煙草味延續。對於這款五年的威士忌來說,不論在變化、複雜度、平衡度、熟成度等均遠超其年齡,表現實在驚艷。或許,這一切要歸功於那40公升的處女桶。

後記

今年的Hong Kong Whisky Festival無疑是成功的。地方寬敞而舒適,有足夠空間予三五酒友聚首分享而不會阻礙其他參與者,而兩個展區與各大師班的位置亦不會過度集中,使人流得以疏導。主辦方這份心思,實在值得讚賞。

門票設定為250港元,包含一隻Glencarin威士忌品酒杯,一個面值25港元代幣,用以兌換威士忌。其後再購買代幣,每個為25港元。一個代幣能夠換到部份基本款式的威士忌,特殊品項如Highkand Park 30年,亦只需十個代幣。筆者認為,以香港烈酒稅達100%的情況下,這個設定是合理的。貪心一點的想,如果將這個設定稍為調整,每個攤位提供一款精選酒款,只能以入場門票包含的特殊代幣換領(當然不是那些一個代幣可換的基本款,否則就沒有改變意義),而代幣沒有表面值,只能用作換取精選酒款。這樣的安排在外國的酒展相當普遍,他日在香港推行應該會相當有趣,但參展商們就可能要傷傷腦筋了。

另一方面,水對威士忌品飲的重要性絕不能輕視。有些威士忌,不加幾滴水在杯中,實在難以在短時間開放。品飲不同威士忌之間,喝點水以清淨味蕾,對分辨不同威士忌的表現極有幫助。會方當天有兩款瓶裝水供應,有氣的及沒有氣的各一,參與者可按需要兌換。作為威士忌愛好者,在酒與水之間,不難作出決擇。要是這樣的話,不妨參考筆者的習慣,每逢出席任何品飲活動,都自備一瓶蒸餾水,一來有助品飲;另一方面,喝酒多少會令人缺水,一邊喝酒,一邊補充水份,對身體會比較好。 

展望將來,希望這些大型活動能越辦越大,有更多主辦方及品牌參與,更受大家歡迎,日益蓬勃,最後得益的,肯定是一衆”威友”。

文:Kenneth Au / 編:Winnie 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