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一位在波爾多結識的朋友的邀請,我參加了一次葡萄酒品鑒推廣活動。朋友帶著波爾多右岸一家酒莊的莊主及夫人,正在國內的各大城市做巡迴推廣。聽說老先生平時很少出門,因為他毫不擔心自己做出來的酒的銷量……

 1


到底是哪個酒莊如此神秘呢?

Chateau Tertre Roteboeuf,羅特波夫酒莊,位於波爾多右岸Saint-Emilion產區,是當地頂級的酒莊之一。卻未參加過任何評級:聖愛美容產區每十年舉辦一次自己的評級制度,多少酒莊為了這個折騰得人仰馬翻、雞飛狗跳,但Tertre Roteboeuf的老莊主,卻連申請表都沒填過……

而且,他的酒也是really難買到。產量很小,採用和羅曼尼康帝同樣的配額制出售;品質不輸Le Pin,價格卻不會太高。大部分人只能看著網頁上的資料畫餅充饑,根本買不到。

這位很有個性的莊主,將他收成的所有葡萄都用上,從來不做所謂的“精選葡萄酒”,也沒有副牌,更是非常討厭別人將他的酒標榜為車庫酒……


 

釀酒大師的古典美學

Tertre Roteboeuf大師班有感

2

與其說這是一場推廣活動,倒不如說是老先生給葡萄酒人的一次心靈洗滌。課上,這位全球十佳釀酒師(2013年)一直滔滔不絕地分享著他的釀酒理念,原定兩小時的活動,光是品酒前的“腦洞分享”就已經占掉了一個小時,勺子的筆記也記了整整一張A4紙。

關於風土

老先生開篇就提,我們應該“摒棄一些新式的定勢思維”。葡萄酒不一定都是濃郁的、過香的,或單純的只有或黑或藍的顏色。這些定勢思維,很多時候都是酒莊為了迎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,而在工藝上對葡萄酒進行控制而改造出來的。我們“應該感受葡萄酒給我們帶來的自然的美感”。不同的產區對於“好風土”的定義是不一樣的,絕好的風土都會有自己的特性。做葡萄酒,應該是對葡萄本身的表達,對果實本身的味道的表達。

釀好酒,應該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。有一些酒莊,故意減少使用二氧化硫或者不使用人工選育的酵母,讓酒自然發酵,這樣做出來的酒渾濁、帶有更多的酵母氣味,以此標榜自己的酒是“傳統的”。但這樣的做法,恰恰展現了他們對於人類活動的批判態度。

3

關於新舊世界

 這個話題是由一位同學提問引起的。這位同學問,為什麼在Tertre Roteboeuf的酒標上,老先生的名字和他太太的名字會寫得這樣小。老先生就從新世界說起了:在新世界的產區,由於要保證高產量及產品的一致性,釀酒師會對葡萄酒進行調配,其地位是高於風土、果實味道以及產區文化的,所以很多時候,新世界產區的酒會著重標注釀酒師的名字(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Opus One[作品一號],其logo就是兩位創始人兼前釀酒師的頭像,酒標上還有兩位的簽名拓印版)。

而在舊世界產區,特別是歐洲,葡萄酒本身就帶著濃濃的宗教意味,被描述為“耶穌之血”,每款酒都有著其“獨特性”及“本真性”。葡萄酒,是一種文化的體現,是對當地風土最佳的展示,釀酒師只是將他們傳達給世界,所以,釀酒師的名字要寫得最小。

 

關於年份

在這個問題上,處女座的老先生對“年份”的描述有一種強烈的吐槽感。他說,這“只是一種商業推銷的手段”,或者是“工業化的指標”。好的酒莊是不應有“大小年份”一說的。這些酒莊的酒窖,應像圖書館一樣,每一個年份,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。

 老先生自己的酒莊,在對年份的表現上有很多有意思的“套路”。例如,如果當年葡萄成熟時豔陽高照,那麼那一年的酒裏,就會有“熱帶的糕點”的風味;如果葡萄成熟時恰逢雨季,那麼葡萄酒裏就會有“成熟得近乎腐爛”的味道,昭示著葡萄成熟得多麼的辛苦;如果氣候不錯,葡萄能夠在適宜的溫度和陽光中緩慢地成熟,那麼葡萄酒裏就會表現很好的風味。

4

浸漬之美

在最傳統的葡萄酒釀造法中,浸漬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。弗朗斯瓦老先生的酒,就是用這種方法,完成了對他心目中“美”的描述。他說,釀一款好酒,就是要“用小火慢煨的方法,將葡萄皮、肉以及種子的味道,慢慢燉出來”。這樣,這款酒就不會損失太多葡萄中的“最重要的”香氣,酒體就會由浸漬帶來的厚重感與酸度、清爽這樣的輕盈部分交織而成。好的酒,還應有隨時能喝,隨時隨地表現美的能力。


56

品酒感受

 從老莊主親自擬定的酒單上可以看到,他正在盡力地向我們展示他的每一款酒,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。這種由不同地塊不同年份帶來的味蕾衝擊感,深深的震撼著每一位參加大師班的朋友。而且,老先生在侍酒方面也充分的展現了他的“處女座特性”:要求嚴格控制溫度在16-17度左右,並且不可以提前醒酒,每一款酒都是即開即飲的。

Tertre Roteboeuf酒莊的酒,都是由80%的美樂和20%的品麗珠構成,然而每一款的風味都各不相同。而且這些酒,打破了許多我們平常對葡萄酒的“常識”認知。

比如傳說中的差年份2007,仍然有柔美的紅寶石顏色;比如現在看起來應該還很新的2012,喝起來已經有咖啡奶糖的香氣和熟美輕盈的口感;比如那個史詩級的1982,其實口感更像現在的美國酒——厚重、甜口,莊主說這是由於當時年輕的自己,為了迎合“那個時代的美的概念”所做出來的產品,其實在82年以前,波爾多人喜歡喝清瘦型的葡萄酒;又比如說勺子的年份酒1989,由於那一年的陽光太充足,葡萄成熟度高,弗朗斯瓦先生為了維持他一貫的釀酒理念,竟然讓葡萄在橡木桶中進行了7個月的發酵……這一切的一切,都是因為這位可愛的莊主有著一直在堅持的古典美學釀酒理念。
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