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國黑比諾叫Spätburgunder,意思是「遲熟的布根地葡萄」。

研究葡萄酒最忌以管窺天,一知半解,否則囫圇吞棗,學會的知識也只有片面。畢竟葡萄種植、釀酒技術以致世界氣候環境不斷改變,我們必須要努力持續增廣見聞。

葡萄酒鑑賞家對黑比諾(Pinot Noir)紅酒當然毫不陌生,不過似乎很多人都把焦點只放在法國布爾岡(Bourgogne)的舞台上,而渾然忘了德國也是黑比諾乾紅據點。源自法國的黑比諾在家鄉的種植面積是世界冠軍自是理所當然,約有三萬二千公頃;然後在遠洋的美國也發揚光大,以約兩萬五公頃種植面積穩佔全球種植面積亞軍寶座,毗鄰法國的德國則排列第三,一萬一千多公頃的黑比諾。

其實黑比諾在德國歷史悠久,自公元884年已經有文獻記載於Baden區種植,比德國人引以為傲的雷司令(Riesling)被記錄出現的時間還要早五百五十多年。在德國黑比諾叫Spätburgunder,意思是「遲熟的布根地葡萄」。德國黑比諾熱潮自九十年代開始流行後,酒莊紛紛投入資源種植黑比諾,令黑比諾在德國領土以倍數迅速擴大。現時在德國,最廣泛被種植的葡萄是雷司令,而黑比諾則是當地最多的紅葡萄,以紅白葡萄種植面積就穩佔季軍位置,極受現代德國酒莊重視。

 

千禧年後質量突飛猛進

八九十年代以前的德國黑比諾質素普通,酒色稀薄,味道清淡,談不上有什麼層次芬芳,丹寧結構欠奉,未能令國際酒壇留意。千禧之後,因新進酒莊願意小心挑選健康的clone樹苗,不會輕易染上過濾性病毒,還能種出果串不會太密的葡萄,免得容易沾染霉菌,並好好把產量(yield)控制在低水平,又採用較長時間連皮浸泡萃取更深顏色和優質丹寧,配合上乘橡木桶適當地陳年,再加上「天助他也」的氣候轉變,過去四十年來德國的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.4度,葡萄成熟度自然有所得益,故此當地的黑比諾乾紅成績愈來愈好,近年經常摘下國際性比賽的金牌。香港市面較少見到德國黑比諾,主要是因為德國內銷市場需求大,只有少數能出口,而這些出口黑比諾索價亦甚高,往往一瓶德國黑比諾的價格跟布爾岡著名村落的一級莊園差不多,導致酒客未願嘗試。

雖然大部分黑比諾集中在德國較溫暖產區例如Baden,但基本上其足跡遍佈德國十三全部產區,每個產區的風土條件各有不同,而產區內亦可細分成不同風格派別,例如Mosel區的除了輕盈酸爽外,亦有較為紮實的例子;Ahr向來以硬朗豐厚見稱,但區內亦有酒莊生產柔香婉約路線的;Baden形象偏向圓潤豐盈,但近年冒起不少酒品均會散發礦物清香的玲瓏格調;總括而言德國黑比諾面貌頗多,不熟悉的酒客或許未能輕易有概念,卻也因為這樣多元化,讓研究德國黑比諾越發有趣。

最近得酒商Bachmair Wines悉心安排,參與了一場由Joel B. Payne主持的德國黑比諾品試會,嘗了九款來自德國不同產區的黑比諾。其中Baden區Bernhard Huber 酒莊的兩款2015酒實在難忘:Malterdinger Alte Reben (即是老樹的意思)和Malterdinger,質素非常好,前者的果味與橡木共融,凸顯釀酒師對橡木運用技術到家,酸度充足,丹寧綿密多汁,味道豐富,夠複雜性;後者亦有橡木、香料和草莓果醬,丹寧呈絨質地,回味帶輕微壓碎石頭和海鹽鹹香,有酸勁,平衡舒服。